呼伦贝尔学院2019年工作总结
  发表时间:2020年03月09日 

2019年,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从严治党,以“十三五”规划和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为主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我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和要求,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高校特色,聚焦主题主线,全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突出抓好四项重点措施,做到抓学习教育,坚持知行合一;抓调查研究,坚持精调细研;抓检视问题,坚持问题牵引;抓整改落实,坚持措施到位,规定动作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使“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不断取得新成效,并持续巩固和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狠抓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一)不断完善党的组织建设。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召开呼伦贝尔学院第三次党代会,召开8次党建工作专题会议,完成机关党委、21个党总支、3个直属党支部和所属所有党支部的换届改选工作,配齐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效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积极促进党建课题成果转化,积极推进“融合党建”工作。发挥党校作用,举办党务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完成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培训,完成25个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全校范围内推选出5个“示范党总支”和10个“样板党支部”,评选出28个先进基层党组织、50名优秀共产党员以及34名优秀党务工作者。我校4名教师党员获得全区、全市“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1个党总支获得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文学院教师党支部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全年共发展党员551名,预备党员转正217名,召开校、二级单位两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二)持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强化理论武装,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严格按计划完成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辐射带动全校师生政治理论学习。采取领导领学、专题讲座、视频学习、参观调研、专题研讨等多种学习形式。下发3种学习手册共200余册,编印《理论学习参考资料》10期,开展各级各类讲座、报告会近百场,形势政策报告会13场,理论宣讲50余场。加大网络学习力度,做好“学习强国”平台推广使用,实现党员学习覆盖率达100%,学习时效性显著提高。

(三)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完善干部选任各项制度,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顺利完成处级领导班子换届及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调整提任处级干部94人、提任科级干部118人。重视领导班子结构和梯队建设,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结构得到明显提升,选人用人工作满意度和公信力不断提高。多管齐下强化干部监督管理,形成体制内外对干部多角度的有效监督管理,对212名干部的287个因私出国(境)证照进行集中保管,对个人有关事项瞒报的7名干部进行诫勉,对漏报或填报不认真的10名干部进行了批评教育,2名拟提任副处级干部因干部档案存疑未被提拔任用。充分用好提醒谈话、函询和诫勉谈话等组织处理措施,对3名干部日常不良表现予以约谈,突出对干部的严管和厚爱。启动并完成处级干部信息库信息采集工作和数据更新维护工作,完成处级干部档案数字化工作。制定《呼伦贝尔学院2019—2022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呼伦贝尔学院2019年干部培训方案》,积极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和网络培训,全年开展处科级干部集中培训20余次,组织152名处级干部参加在满洲里国门党建学院举办主题教育专题培训班。积极开展干部志愿活动,组织百名干部进社区,助推呼伦贝尔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

(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风廉政建设精神和反腐败工作部署,切实强化“两个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紧盯“关键少数”,强化头雁效应。积极推进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制度机制,落实“三为主”要求,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警示教育,有效整合平台手段,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筑牢防腐拒变思想防线,全年开展各层面警示教育4场。强化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严肃开展整治“四官”净化校园政治生态、整治漠视群众利益问题、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等专项工作,着力打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全年组织相关督查10余次。严格执纪监督,充分把握运用“四种形态”,注重抓早抓小抓苗头,严肃查处发生的一切违纪违规问题线索,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推动内控机制建设,纪检监察方面出台相关制度文件4项。

(五)扎实推进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定《呼伦贝尔学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基层落实年”工作方案》。完善意识形态巡察制度,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排查,形成三级网格化管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任务到岗到人。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加强各部门合作联动,严把新闻宣传关,严格落实讲座、论坛报告会备案反馈制度,强化对各种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微信公众号、微博、微信群、QQ群等平台备案登记制度。加强课堂主阵地建设,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思政课堂形式,促进思政课程改革。

(六)持续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实施“十三五”文化建设规划纲要,不断完善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体制机制,推动文明校园创建。培育校园文化品牌,打造网络文化品牌,以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拍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短视频、《我和我的祖国》《站在草原望北京》快闪视频,制作“我和国旗合个影”大型桁架,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师生生活。举办第二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国旗下的演讲、最美声音大赛、乌兰牧骑展演等9项系列活动,把思想教育融入到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提升对外宣传水平, 加大对内宣传力度,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学校风貌、办学成果、师生风采,不断提升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七)进一步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加强统战工作队伍建设,组织全校副处级以上干部开展统战理论政策培训。强化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组织民主党派成员外出学习、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巩固了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调整各学院宗教工作领导小组,规范宗教管理,较好完成了上级安排的香港青年考察等有关任务。

(八)充分发挥工会职能。召开第六届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教代会执委会和工会委员会。组织参加“中国梦 劳动美”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获得二等奖1名,三等奖4名的较好成绩。获呼伦贝尔市模范教师1人,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优秀教师4人、优秀教育工作者2 人。外国语学院被评为呼伦贝尔市三八红旗集体,法学院被评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呼伦贝尔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基地被评为呼伦贝尔市“工人先锋号”。坚持为教职工办实事解难题,做好离退休人员服务工作。

(九)共青团工作效能显著。深化各类主题教育,围绕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组织开展相关活动30余场,落实“千校万岗”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行动,举办第四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召开呼伦贝尔学院第三次学生代表大会。推荐674名优秀共青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发展新团员133名,完成全校学生社团整改。校团委荣获2018 年度“全区五四红旗团委”、“网易内蒙古最具态度活力奖”、暑期“三下乡”全区优秀组织单位、全国优秀组织单位称号;蒲公英支教队团支部荣获全区“五四红旗团支部”;1人获自治区优秀团干部、2人获自治区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科技大赛,7件作品获自治区一等奖、12件作品获自治区二等奖、21件作品获自治区三等奖,捧得“优胜杯”;举办精品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助力“十四冬”,共选派1136 名志愿者,1150 名开、闭幕人员,62 名带队教师,汇聚磅礴力量,彰显师生风采。

(十)继续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因地制宜制定《呼伦贝尔学院包联阿荣旗兴安镇帮扶肉羊产业实施方案》,精准扶持阿荣旗兴安镇养殖产业,帮助有条件的村屯到辽宁考察学习农畜产品的养殖和种殖技术。同时,开展文化扶贫行动,先后派出3批次的文化扶贫团队,极大丰富了兴安镇干部群众的精神生活。创新扶贫思路,调研当地资源,制定《兴安镇旅游规划方案》,提出“新锐兴安,情满金边”的形象定位,给兴安镇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对重点贫困户开展进行了一对一入户走访对接,走访对接贫困户42户,为他们带去了近万元的米、面、油等慰问品。同时,学校还为今年考取到呼伦贝尔学院的一名兴安镇的贫困学生减免学费。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水平

(一)完成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验收工作。根据《呼伦贝尔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方案》抓细抓实整改验收措施,对二级学院的整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使以评促改真正发挥作用。

(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按照“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要求,根据师范专业认证,建设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新农科相关要求,完成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启动修订工作。

(三)课程建设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推动智慧教室建设,实现超星教育平台“创新中国”等4门优质课程进入校公选课,逐步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积极建设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实现突破,6门课程获批自治区在线开放课程,其中“呼伦贝尔民族历史文化”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别在智慧树和超星教育平台上线运行。制定《呼伦贝尔学院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实施方案》,狠抓实践型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3个项目获批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人获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获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坛新秀称号,应用数学教学团队获自治区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

(四)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新突破。修订《呼伦贝尔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励办法》,进一步激励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开设创新创业训练营课程,参加培训学生人数达2400余人,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敢闯会创”精神。在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自治区决赛银奖3项、铜奖4项、优秀组织奖1项。

四、发挥学科优势和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一)夯实科研平台建设,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以科研平台建设为重点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工作成效。“呼伦贝尔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和“《蒙古秘史》国际研究基地”获批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矿产资源安全开采与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工程研究中心;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在我校设立“内蒙古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研究基地呼伦贝尔学院协同创新中心”;呼伦贝尔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在我校设立“呼伦贝尔民族团结进步研究中心”。我校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29项,截止2019年12月1日,教职工累计发表论文247篇,其中省级期刊论文198篇、SCI收录15篇、CSSCI 3篇、EI收录8篇、北大核心(含蒙文核心)论文23篇。出版著作教材25部,专利23项,软件著作权44项。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全区第七届民族教育优秀科研成果奖4项,自治区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三等奖1项,6名教师荣获呼伦贝尔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我校成为《前沿》杂志第二届协办单位。

(二)大力推进学科建设。出台《呼伦贝尔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与硕士点建设方案(2019—2020年)》,确定民族学一级学科和教育专业硕士申请硕士授权点。对这两个学科学校加大资金、人力、物力的支持与投入,授权单位、民族学和教育硕士申请初步材料已基本形成。

(三)服务地方能力不断提升。探索多样化社会服务模式,积极为地方行业企业人才提升做贡献。推进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智慧农牧业院士工作站的建设工作,实施科研服务地方项目152项,帮助企业解决61项技术问题,为呼伦贝尔市农业、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呼伦贝尔沙地治理提供技术支持。为呼伦贝尔学院扎根呼伦贝尔大地办高等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五、实施“人才引培”,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一)不断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制定《呼伦贝尔学院2019年博士培养引进工作方案》《呼伦贝尔学院博士引进和培养暂行办法》,引进外籍博士47名,与中国农科院博士后工作站、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签署人才引进协议,2名教师进入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习,1名教师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学习,聘请国内博士35名,引进国内博士14名。目前学校有68名在读博士,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优化。

(二)人事管理工作迈上新阶段。进行新一轮机构调整和岗位聘任工作,出台《呼伦贝尔学院岗位考核办法》《呼伦贝尔学院20192022年岗位聘任实施方案》,对考核不达标的教师降级聘任。

六、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焕发勃勃生机

(一)构建多方协同育人格局。深化国内合作,不断拓展校地、校企合作。与相关企事业单位新签续签合作协议14份,新建校级非师范类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个,与国内相关企业的专业共建项目增至 11个专业 14个方向;与呼伦贝尔市人民检察院、鄂温克旗人民法院、呼伦贝尔市老年大学签订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协议;与呼伦贝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呼伦贝尔职业培训中心”;自治区教育厅批准7个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个专业的共建项目。

(二)国际化办学进程不断推进。进一步加强同俄蒙及其他区域高校之间的项目合作,分别与俄罗斯后贝加尔国立大学、俄罗斯国立工艺美术大学新签“4+2”“2+2”合作协议和补充协议,与蒙古国国立教育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协议》。加强校际互访和师生交流,学校先后派出赴俄蒙访问团组4批次18人,接待俄蒙等国的来访6批次33人;选送70名学生赴俄蒙高校实习和攻读学士、硕士学位,接收俄、蒙、加、津语言、艺术学习长短期留学生71人。加强国际学术文化艺术交流,我校音乐与舞蹈学院两名同学在俄罗斯赤塔市举办的“后贝加尔之声”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二重唱组第一名的好成绩。稳步推进引智工作,聘请俄、蒙、乌克兰外教近50人,3名外籍教师获得2018年度“呼伦贝尔友谊奖”荣誉称号。成立国际教育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稳步推进,累计培养项目生609人,已毕业326人;与蒙古国国立教育大学联合培养“1+2”硕士生项目一年制预科毕业23人,招收新一届预科生26人。2019年我校再次荣获自治区“涉外院校信誉等级一级院校”,至此我校已连续八年获此殊荣。

七、坚持立德树人根本,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不断提升。进一步落实《呼伦贝尔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试行),推进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全面修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制定“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创新方案,调整了部分思政课的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形式,实现校领导以专题形式为学生上课,收到较好效果。建立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开发思政课在线课程,实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上线。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理论宣讲等形式,发挥思想引领重要作用,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开展“思政微小课科研立项”,精心打造教师和思政工作队伍,提升全员育人水平。

(二)学生工作特色显著。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服务方式,同时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网络等协同育人作用。积极将学生宿舍建成融“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教育阵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作用明显,我校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示范中心”荣誉称号和“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民兵应急营、民族民间舞、易班平台彰显特色。国旗护卫队在全区学校国旗护卫队交流展示活动中荣获“高校组团体一等奖”、“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边疆民族地方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尖兵——民兵应急营”获评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我校获评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易班推广计划”项目。2019年我校首次被乌兰夫基金会纳入乌兰夫奖学金参评高校。

(三)招生就业工作稳中有进。积极推进招生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积极推进招生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2019年,学校按照审核评估整改要求,主动停招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地理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摄影、书法学等5个专业及所有带方向的专业(合作办学除外);停招俄语、书法学、环境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4个蒙授本科专业。科学分配招生计划,建立以办学条件、生源质量和就业质量等核心数据为指标的专业分类与招生计划分配机制与办法。首次参加了全区地方专项录取工作,使生源质量有所提高。2019年,我校计划招生3530人,实际录取3477人。加强就业指导,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完善就业资助体系,为困难学生发放就业补助96.3万元。举办年度供需洽谈会和大型专场招聘会,毕业生就业市场广阔,就业质量逐步提升。加大考研培训服务,积极助力毕业生考研,考研学生持续增多。

八、加强内部治理,提升服务水平,夯实学校发展基础

(一)内部治理体制机制不断加强。修订完善《呼伦贝尔学院管理制度汇编》,坚持用制度和规矩管权、管人、管事,使党内政治生活更加规范,制度建设更加完善。修订《中共呼伦贝尔学院委员会会议议事规则》《呼伦贝学院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加大对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决事项及学校年度主要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

(二)综合协调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全面清理校内议事协调机构和规章制度,强化机要保密工作,严防泄密事件发生。完成重要数据信息统计、汇总、报送工作。规范学校合同管理。加强文件资料立卷归档工作,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健全审计制度,完善审计流程,加强审计法律法规宣传,做好基本建设项目的送审工作,送审基建项目16项,送审金额2204万元,审减额193万元。

(三)财务管理工作实施新举措。严格预算管理,压缩一般行政性开支,重点向教学科研倾斜,对重点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实施专项支持。坚持开源节流,防范财务风险,多方筹措办学经费,积极争取上级及市本级财政专项资金10486万元,政府新增债券4000万元。制定出台《呼伦贝尔学院项目库建设及管理办法》,筹建项目库,实行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加强推进智慧财务服务体系建设,引进财务管理系统,实现预算会计、财务会计同时记账;开通网上报账、网上报预算、网上申请项目、网上预约报销等服务;开通银校直联支付,实现银行账户查询、资金结算、财务记账、自动对账等金融服务。

(四)校园安全工作呈现新气象。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厅安全稳定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召开了5次校园安全稳定专项工作会议,及时调整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切实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出台《呼伦贝尔学院机动车辆通行管理办法》,升级改造校园门禁系统,完善校园技防建设,实现视频监控重点区域全覆盖。改造消防系统。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举行60余场安全知识和禁毒预防知识讲座,参加学生达14000余人次。与属地派出所和校园警务室加强工作协作,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定期为鹏泰物业工作人员开展安全培训。开展学生消防疏散演练,做好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工作。

(五)校园信息化工作取得新进展。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启用迎新服务系统,实现网上选床、网上缴费等,优化报到流程。规范校内电信运营商设备及线路管理,建立设备电子档案,实现扫码查看功能。加强网络日常管理,加大网络监管力度,推进出口带宽扩容,全面实行实名制上网。加强校内资源利用,为每位职工建了500G的云存储空间。及时修复电话、网络故障,完成食堂微信支付设备接入,将8栋宿舍楼1500多间学生宿舍接入校园网,切实保障教学及日常生活需要。接通教育厅招标专线链路,开展数字资源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专题培训13场。

(六)校园建设工作展现新风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东山校区工程类实验实训中心和综合类实验实训中心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加强基础设置检查力度,加快水电暖等设施设备维修速度,加大对鹏泰物业工作监督管理,完成多处供暖、供水、污水管道改造抢修工作,完成书香宾馆南北两侧、麦谷餐厅南侧校园封闭建设,协助海拉尔区“文明创城”,完成部分住宅楼维修墙体粉刷,保障学校正常教育教学,为改善广大师生、家属生活居住环境做出大量工作。

(七)后勤保障工作实现新提升。深入推进食堂六T管理模式,严把食品安全关,严控成本核算帐,畅通监督渠道,增加饮食供应各环节透明度,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品质。加强校医院工作,顺利完成新生体格检查工作和教职工慢性病申报工作,加强医疗卫生宣传,制定出台《呼伦贝尔学院鼠疫应急预案》,为学校各项大型活动提供医疗保障。

(八)对资产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对资产管理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规范各项资产管理工作,加大资产清查力度,开展对大型仪器设备的调研,加强对公共用房的清理,资产经营工作成效显著,推进国有资产专项清查整改,积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圆满完成学校年度内各项招标采购任务。

(九)图书文献和学术期刊工作跃上新层次。持续加强数据资源建设工作,做好22个数据库远程及部分镜像站、个人数字图书馆的运行维护、数据更新,新增试用数据库12个。完成图书采购、编目、典藏、分配等工作,做好读者服务和参考咨询工作,举办读书月活动。拟定政府专项经费“智慧图书馆建设及设备更新”项目,大力推行图书馆智慧化管理模式。稳步推进“三少”民族文献、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成立“少数民族文献研究部”,建立少数民族文献资料室,全力助力申硕工作。顺利完成了《呼伦贝尔学院学报》蒙汉两刊的编辑出版任务,其中“三少民族·北方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栏目被评为第六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和内蒙古高校学报优秀特色栏目。

(十)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实现新提高。积极推进继续教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及管理方式的改革,充分利用“青书学堂”、“云班课”等网络教学平台功能,为教学提供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支持。继续做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和教学管理,修订31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2019届612名毕业生毕业相关工作。完成中学教师岗位集中培训2856人、高中教师“送教下乡”培训3800人,举办各类煤矿安全培训班32期、培训1919人,完成驾驶员培训223人。大力拓展职业培训项目,着力打造培训品牌和特色项目,实施“定单式”项目管理。

中共呼伦贝尔学院委员会

呼伦贝尔学院

2020年3月9日